日期:2017-04-10 浏览量:4959 来源:wenhuaguan
字号:大 中 小
新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6年开展了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第一季度:(1月-----3月)
1、邀请新城区各项目传承人座谈,慰问了生活困难的传承人。
组织了讨思浩天仓节民俗活动,采访了传承人刘明忠,摄录了天仓节活动全过程,并组织了天仓节蒸花馍大赛。
第二季度:(4月——6月)
1、申报了《讨思浩天仓节》、《青城刻瓷》两个项目参加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并通过了评审,列入了呼和浩特市级保护名录。
2、申报了《满族服饰》传承人明松峰、《古路板龙灯节》传承人卜有良、《满族八角鼓戏》传承人李欣等六名传承人分别申报进入了呼和浩特市级和内蒙古自治区级传承人名录。
3、组织太平鼓舞传承人于慎孝老师排练了满族太平鼓舞《满族小姑娘》参加了全市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新城蛋雕和微型仿真工艺制作传承人也到现场展示了他们的精湛技艺,获得市民好评。
4、结合新城区“十个全覆盖”工作,成功推出“传统文化月月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农村活动、在奎素村建立了微型仿真工艺传承基地、在哈拉更村建立了面塑传承基地、在讨思浩建立了天仓节传承基地、在生盖营建立了剪纸传承基地、在甲兰板建立了蛋雕基地,并且每月安排各项目传承人到这几个村的文化室进行展示和传授活动。传承人讲述村民听得懂的非遗传统文化知识,至今已经开展了近十期讲座活动,别开生面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讲解,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受到村民的欢迎。
5、组织新城西街办事处居民在非遗展厅内举办新城区非遗项目宣传展示活动。
第三季度:(7月——9月)
1、为了促进非遗产业发展,采取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努力改变目前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现状,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为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新城蛋雕传承人王建永在新城区文化馆举办传习所,向社会招收学员传授技艺,创作了许多精美的蛋雕和软陶艺术品,帮助仿真微型工艺制作传承人在大盛魁开办工作室,展示售卖精美的仿真微型工艺品,上新营村的项灵芝是呼和浩特市级项目《豪沁营剪纸》的传承人,为了培养农村的剪纸爱好者和更多的传承人,新城区文化馆帮助她在家中成立了剪纸传习所,召集村里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技艺。累计培养学员三百余人。这一系列举措将非遗产品逐步推向了市场,既培养了传承人,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推动作用。
2、立足满族小学和山水小学两个传承教育基地,继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新城区满族小学将满族非遗教学引入校本课程,为在校学生介绍满族剪纸、满族服饰、珍珠球、太平鼓舞等非遗项目,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在文化遗产日期间,该小学在校园里举办“传承非遗美育童心”主题展示活动,数百名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接触到的满族非遗进行集中展示,用轻快的身影扮美校园。
第四季度:(10月——12月)
1、开放非遗文化长廊、非遗展厅和传习所,免费向社会开放,接待各类参观考察团体和个人,全年累计接近万人。
2、继续进行田野调查,收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为下一步申报工作做准备。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西街星火巷20号 网址:www.xcqwhg.org.cn 您是第7657865位访客
蒙ICP备1900138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104号
技术支持: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