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4-10 浏览量:5444 来源:wenhuaguan
字号:大 中 小
保护传承民间文学 助力发展现代旅游业
作者: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化馆 田华
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简称民间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民间传说故事属民间文学范畴,涵盖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头文学类。 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民间故事、传说推波助澜。 所谓的民间故事、传说,就其本质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口头性、地域性、传承性,并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范围、一定的人群广为流传。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文化素质、民族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都沿着自己的根脉向前发展,形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说”的特征,而这个特征也正是旅游业繁荣发展之所在。民间故事、传说是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如,我市的昭君墓,是很多游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为了配合这里的旅游开发,呼和浩特市旅游文化部门以昭君墓周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基础,以王昭君的传说故事为构成因素、使游者获得综合性多重满足为目的的链条模式,来吸引游人观光旅游。随着游人的增加,此地旅游业为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拉动作用。这是传说故事与旅游业联姻的成功案例之一。实践证明,在开发旅游资源上,不能不重视不研究民间文学的作用。从文化角度来设计,以民族传统文化分类方式为指导,一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涵盖与韵味。因此,现代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现象,必然要和民间故事、传说这种特定的文化形式相结合、相依存。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旅游的独特性、民族性、时代性。 二、民间文学融入现代旅游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民间文学有大量作品是运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而创作的。地方性十分明显,很多传说仅仅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却广泛流传。地方风物传说是指关于某一地区山川、风物等的解释性传说。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它经常把风物介绍、故事、说明解释3种成分结合在一起。 三、注重民间故事、传说再创作,表演作品广泛运用于旅游文化。 民间文学的流传往往有地区性。一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 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民间传说故事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需要运用某种表现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诸如“地方曲艺、地方戏剧、地方音乐、地方舞蹈”等等,它们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一直活跃在旅游文化这个舞台上,但我们通过其深层次的表现,就会发现这些文化载体有很多都是以民间故事、传说为创作源泉,经过再创作过程后以这些特殊的更加生动的表演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其实,以民间故事、传说为创作体载,进行再创作并不是鲜见的事情,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把《天仙配》、《劈山救母》搬上了舞蹈舞台的先例,成为当时优秀的代表作品。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地方更加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加强运用环节。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大型歌舞剧成功的把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编排了精彩的歌舞在自然山水中演出,仿佛把游客带入了故事情节中。秀美的景色与动人的故事情景交融,摄人心魄的舞蹈与音乐强烈的冲击着观者的视听感受,使游客流连忘返。美名蜚声海内外,有力的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为宣传昭君墓,将王昭君的传说进行了再创作,在保持其原滋原味基础上,用舞蹈的表演形式将传说故事中的情节艺术的再现,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唤起美好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游客,也属成功案例之一。此外,呼和浩特市进入非遗名录的民间文学还有《御泉井的传说》、《月明楼的传说》、《托克托民间故事》、《蟠龙山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可以通过曲艺、戏剧、舞蹈等形式搬上舞台。一方面使传统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另一方面,还可为当地旅游业造势。可见,传统文化遗产如果没有运用这个环节,只顾挖掘、整理,将那些民间故事、传说束之高阁,那么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大打折扣了。 四、加大培养传说故事非遗传承人力度,实现非遗保护与发展旅游双赢。 民间文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特定人物、风物、山川、建筑、特产、民俗等的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十分广泛。众所周知,现代旅游的消费群体来自国内外各个行业,人员素质、知识储备、经济基础都各不相同。但这个消费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当地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探究心理是相同的,并希望借助旅游这个文化平台满足这种探究心理。一旦这个消费群体找到他们所适宜的土壤,并且满足了他们的探究心理,就会把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营养汲取进脑海中。因此,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文化受众。民间故事、传说的传播和发展要与旅游业结合,不但要有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要有欣赏者——群众和游客。以及起着重要作用的创作主体讲述者—导游。而作为对民间故事、传说传播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讲述者:导游及景点内部的讲解员,因为景点宣传等方面的需要,要求他们见多识广、善于表达。不仅要有惊人的记忆力和艺术感受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知识结构,熟悉自己民族的、地区的故事脉络,善于把生活中的各种传闻和现象联系起来。在讲述中根据不同听众、不同环境、不同气氛和自己的记忆情况,随时增添一些内容,变化细节,以满足游人不同的需求和探求心理。因此说,加大对导游和讲解员的培养力度,不仅适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客观上还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了传承人,为传说故事拓展了生存空间,增强了文化遗产的凝聚力。 五、民间故事、传说与现代旅游业结合,可以充分展现其特有价值。 传说故事与旅游业结合,前者属于非物质文化,后者属于物质文化。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这其间它特有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个人各种知识的获得是多渠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旅游这个社会大课堂。而作为展现人文精神内涵的民间故事、传说,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爱憎、向往、传达着民间对勤奋、勇敢、机智、公正、廉明等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的肯定和倡导,以及对贪婪,懒惰、怯懦、霸道、始乱终弃与不良品行的否定和禁止。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安邦,到老百姓如何处事做人、无所不有。许多故事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对这些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民间舆论和导向的作用。如,《昭君传说》一是赞扬昭君的美丽善良、勤劳朴实的优秀品德,二是赞颂昭君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造福故乡的种种业绩。三是表现昭君助人为乐、惩恶扬善的故事。四是表现昭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对故乡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而家乡人民也对她充满思念和崇敬之情。五是歌颂昭君出塞后,长城内外出现了长达六十多年的和平与繁荣,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昭君出塞的理解、支持和赞扬以及人民渴求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经济文化的愿望。《蟠龙山的传说故事》涵盖了“神龙降雨”、“老苍老显灵”、“小白龙智斗大小黑龙”等等这些传说、故事的主题告诉人们不要过份贪婪、要知恩图报、多行善事,善恶终有报。试想,这些传说故事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不正是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吗?而在前两个价值体现的前提下,经济价值自然而然也得到了体现。 总之,民间文学与现代旅游的融合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旅游开发是文化现象,同时也是经济现象,旅游产业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较高层次的商业行为,只要充分利用商业经营的一些方式、手段以及其他更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只要合理搭建、利用好这个稳固的平台和坚实的战略基地,一定能为旅游业推波助澜,一定能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文化建设的双赢。
工作单位:新城区文化馆 职 务: 副馆长 职 称:馆员 (联系方式:15849122469) 邮箱地址(2289402037@qq.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星火巷46号新城区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西街星火巷20号 网址:www.xcqwhg.org.cn 您是第7657865位访客
蒙ICP备1900138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1104号
技术支持:国风网络
网站地图
手机扫一扫